你參與還是我加入

「孩子大了就不會跟我們出門了」,一位鄰居告訴我。 

「孩子小的時候帶出國,長大仍然忘光光記不住,帶孩子出去玩很浪費。」

究竟是?

孩子參與我的生活,是我人生的過客?

還是,

我參與孩子生活,是自己無法理解他/她,最終不會留在我身邊陪我終老。

我想可能沒有最完美的答案。

我人生最精華的歲月,孩子是我人生的參與者,這段期間能受啟發,亦或是他/她讓我再次長大,是我的福份。

孩子長大時,不太需要受保護時,或許是我人生生命走下坡,這時候我只想做自己,這是我人生最難得的機會,或許這心理狀況20歲的我,有福氣就加入孩子生命,能在她/他留下孩子們最寶貴的回憶或經驗傳承。

理想啊! 

阿哉的人生

從唸書時,我愛吃乾麵加魯蛋海帶豆腐!到現在還是。

我只是好奇自己為什麼15年來都是所謂的老樣子!

那人為了適應環境,工作、個性、價值觀、甚至擇偶條件等等,在不同人生時期有時會選擇來個大轉變? 

原來人都善變?、不滿足擁有的?

是現今環境讓我們工作變得像機器人,改變自然法則的競爭方式,所以人試圖選擇站上廣度更好的工作,營造以為的向上感?一種存活著組織裡假的階級制度,試圖給予工作機器人的心理或經濟層面,所架設出來的安全感。

那視野廣,跳脫制約式的人,他/她們工作價值觀會是什麼呢?尋求自己天命?

那我們所謂的孝順? 是不是也等同把關係架設在變成「擁有物品」的所有權之上,在面對媳婦與婆婆的「價值觀」的差異時候、人生責任與義務的枷鎖、或所謂買斷式的婚姻關係上,是不是就是你欠我的「金錢、時間犧牲感」,最終扮演著在一方怨、一方選擇人生被買單收場或離開戰場結束人生。 

應該是男/女朋友交往的不夠多,傷心次數不足才會分手時痛的要命? 不然婚姻要多結幾次,最後才不會被公主與王子的完美劇情給騙倒,情比金堅。 

所以推論人會選擇多練習幾次來強迫自己適應,這就是人生。

但孩子呢? 成長過程只有一次,父母陪伴她/他長大了,孩子對於孝順的價值觀是建立在什麼之上?為什麼我要期求孩子們照顧我年老? 父母付出習慣了,會演變照顧成為啃老族?

那我的孝順觀從何而來?經過我思考過的方式?還是世襲文化習慣而來?

等我成為智者80再回答好了。  今晚睡不著的胡言亂語~晚安。

魔鬼剋星


小時候最愛的經典之一。

這張圖陪我走過工作上的困難,有種非得找到鬼在那的意味。 經典片重拍,想去電影院,一個人也好。

最近做什麼事、說了話、感覺都不太像自己,希望它現在能再幫我度過看清,以前會看雲象來卜卦,現在心思太亂靜不下來,感應不見了,看雲只是愈來愈……..,理智點還是揮揮手笑笑好多了。

趕快埋了自己,早點GG。 

讀信


你讀信了嗎?  

信裡我寫了心情、寫了生活、寫了你認為的我。 

等待時,各種回憶一個個湧現,在夢裡眼前的畫面像光速一樣的播放著,我來不及好好看仔細。醒來時提醒自己只存入美好感動。

你讀信了嗎? 寧願靜靜的像你。 

105戲碼

105戲碼上演著100劇情,而我的角色互換成,具有心機增加談判籌碼的人。

演員我年紀不同、企圖心不同,我拒絕演出105戲碼的既定身份,仍沒腦的說出「我可以離開」,果然還是沈不住氣。

說出選項後,仍逼迫自己在其他事情上耐著性子耳朵關上!只成為一名機器人的模式前進。她總能逼迫我,開啟攻擊模式!連續三次,被挑戰耐心,我這才明白,原來真的要局外人的心再看視界。

自己強烈懷疑「某人心態」時正與她不謀而合,我卻選擇沈默,內心很掙扎猶豫,不僅是因證據不足,也因為常聽起「她」說著我顛三倒四的工作效率及態度,想想她的前後台詞不一,僅是說謊高手的戲碼,這也好。有耐心的看官會得到結果,而我只想快點溜出戲場上廁所。

美好的人性。 我敬你